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

摩爾多瓦首都˙基希納烏

本文轉載自新華網 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ziliao/2003-09/06/content_1066465.htm

摩爾多瓦首都基希納烏(Chisinau / kishinev)位於摩爾多瓦中部,座落在德涅斯特河支流貝克河畔,有五百多年歷史,人口約八十萬。一月平均氣溫為攝氏負四度,七月為攝氏二十五度。

基希納烏1466年首見記載,早期被斯特凡三世統治,後來歸屬於土耳其,1788年土俄戰爭基希納烏遭到嚴重破壞。1812年基希納烏割讓給俄國,一戰後歸屬羅馬尼亞,1940年併入蘇聯,1991年8月27日,摩爾多瓦獨立,基希納烏成為摩國首都。

基希納烏在二戰期間損失慘重,市內主要古建築中僅有大教堂和建於1840年的凱旋門尚保持原貌。戰後新建了一些現代化大廈。市內街道寬闊整潔,許多建築物是用潔白的石料砌成,風格新穎,造型各異,在梧桐樹和栗樹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雅致,因此被譽為"白色的城,石雕的花"。廣場、街心花園矗立著不少名人的塑像。俄國大詩人普希金也曾被流放於此。

基希納烏氣候濕潤溫暖,陽光充足,樹木生長茂盛,沒有一般工業城市常見的煙霧和噪音,環境十分寧靜優美。從市區到機場的公路兩旁,一座座精緻的農舍散落田間,盡是廣闊的綠野田疇與無邊無際的葡萄園。

基希納烏是摩爾多瓦的工業中心,生產量具、拖拉機、車床、水泵、電冰箱、洗衣機、絕緣線等。另外有釀酒、磨粉和菸草加工業,有服裝和製鞋廠。市內除了一所綜合大學還有工學院、農學院、醫學院、師範學院、藝術學院和數個科研機構。此外,還有眾多劇院、博物館和旅遊賓館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